【知识点解析】
1. 花费力与生齿增加的关系:题目中提到花费力(经济发展水平)与生齿增加的关系,指出花费力开展程度并不是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唯一因素,且不同地区的情况可能不同。这反映了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复杂联系,包括经济发展可以提高生活条件,可能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但并非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
2. 生育政策与人口增长率变化: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死亡率的下降,反映出国家政策、医疗条件和社会福利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环境能够承受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规模,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如资源、技术、管理水平等影响的动态概念。
4.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它小于环境承载力。
5. 社会发展阶段与人口容量:随着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合理容量通常会增大,因为科技进步、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因素使得环境承载力得到提升。
6. 农民工流动原因: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农民工潮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城市就业机会相对丰富,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7. 人口流动影响:人口流动增加,特别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因为城市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机会。
8. 城市分布特征:世界上大多数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这些地方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发展。
9. 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等级高低通常与其规模、服务功能和影响力相关,题目的城市等级排序需要根据图中信息来判断,通常高等级城市拥有更广泛的服务范围和更高的影响力。
10. 地形与城市区位:平原地区通常更适合城市发展,因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而山区城市则可能坐落在有利的地形位置,如山谷、山腰等;热带地区城市往往选择在气候凉爽的高海拔地区。
11. 交通与城市区位:交通是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南方城市多位于河流交汇处,铁路的建设可以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
12. 城市商业区要求:城市商业区需要有便捷的交通,方便顾客和商品流通,而不是充足的原料来源或先进的科技力量。
13. 北京地区地物分类:王府井是商业区,方庄小区是住宅区,首钢及其附近可能是工业区,反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同功能分区。
14. 土地租金因素:地租通常受交通通达度、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靠近交通主干道的地皮租金较高,远离交通的地方租金较低。
15. 人口增长分析:根据图示,30年间该地区城市人口和总人口都有显著增长,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图表数据计算。
16. 城市化水平变化: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增长速度。
17.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化通常伴随着经济发展,但城市化程度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水平,两者相互影响,但也可能存在差异。
18. 城市绿化作用:城市绿化如“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有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美化环境,但不一定能显著减少噪音和光污染或光化学烟雾。
19. 绿化污染问题:人工草地可能需要大量农药和化肥维护,因此在绿化中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20. 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小城镇回流,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下降。
21. 逆城市化原因:在发达国家,逆城市化是因为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城乡基础设施完善,使得人们愿意在乡村或郊区居住。
22.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包括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等。
以上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题中涉及的多个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承载力、城市布局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