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赔偿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赔偿管理办法是企业为了规范和处理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因产品缺陷导致的损失赔偿问题而制定的内部规程。该文档详细规定了从产品进货检验到生产过程,再到客户退货等环节中出现质量问题时的处理流程、责任归属、损失计算以及赔偿流程。
1. **目标**:
- 明确内外部产品问题的责任归属。
- 处理由于产品不合格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的赔偿请求。
2. **适用范围**:
- 适用于供应商产品在入库检验、生产装配过程、分厂制造过程中及客户退货时发现的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的赔偿。
3. **术语**:
- **直接损失**:不合格品本身及由此引起的关联部件损失费用,以及处理不合格品所产生的返工/修复及成品工时费用。
- **间接损失**:不合格品流入生产过程直至被发现期间产生的连带损失费用。
- **停产损失**:因质量问题导致生产线停工的损失费用。
4. **工作流程**:
- **进货检验**:发现问题批量不合格或无法确定时,应立即填写“采购不合格品(评审)报告”,并通知品质部和技术部进行分析、确认。根据处理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处理退货或退让接收,并根据“验收单”数量办理入库手续。同时,对接受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修复,记录损失并向相关部门传递信息。
- **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自检,发现问题立即反馈,由检查员进行判定。对确定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并根据处理结果进行标识、记录和责任追究。对于供应商产品质量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应妥善保存实物,根据处理结果办理补废手续,并与供应商协商赔偿事宜。
5. **品质责任**:
- 对于公司内部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品质部将开具品质赔偿单,明确责任单位,通过会签和仲裁确定最终处理结果,进行品质考核。
- 对于供应商责任引发的不合格品,保存故障件,依据处理结果标识并办理补废手续,与供应商沟通赔偿。
此管理制度确保了企业在面对产品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控制和减少损失,并且通过清晰的责任分配和赔偿流程,维护了公司的利益和客户满意度。通过持续改进和严格执行,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