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审计抽样是审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尤其在进行细节测试时,它能帮助审计人员评估总体的错报程度。本篇将重点讲解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的应用,包括评估样本后果、考虑抽样风险、错报性质和原因的分析,以及如何得出总体结论。
1. **评估样本后果阶段**
- **揣摸总体的错报**:审计人员可能将项目分层,每层单独估算错报,然后将各层的错报金额汇总。对于100%检查的项目中发现的错误也需计入。货币单位抽样时,每个被选取的货币单位代表所有选择间隔中的单位。如果逻辑单位账面价值大于选择间隔,则用实际错报加估计错报;若小于选择间隔,需计算错报百分比,然后乘以选择间隔。
- **案例1**:通过计算每个样本的错报百分比,然后根据选样距离计算出总体错报的估计金额。
2. **考虑抽样风险**
- **非统计抽样**: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和经验考虑抽样风险。若估计的总体错报远小于可容忍错报,则可接受;反之,如果接近或等于可容忍错报,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审计策略。
- **统计抽样**(如货币单位抽样):计算总体错报下限,包括基本准确性、实际错报和估计错报的增量乘以保障系数。若总体错报的下限小于可容忍错报,可以接受;否则,不能接受。
3. **考虑错报的性质和原因**
- 错报的性质和原因影响审计决策。例如,错报可能是由于内部控制的缺陷,或者是故意的欺诈行为。审计人员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因素,以评估其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
4. **得出总体结论**
- 如果样本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错报,审计人员应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查并必要时调整记录。同时,审计人员应将剩余的估计错报与其他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错报一起考虑,以评估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案例2展示了如何在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测试中应用货币单位抽样。审计人员定义了总体,确定了样本量,执行了审计程序,并对收到的回函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样本错报推算总体错报。
总结来说,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涉及多个步骤,包括样本的选取、错报的估算、抽样风险的评估,以及错报性质的考虑。审计人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