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散文,属于古代文学中的书信体裁,通常称为“书札”。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富春江的美丽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吴均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其作为“吴均体”创作风格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作品中对山川风物的细腻描绘。此外,通过预习,学生应该能够识记文中的重点词汇,并能朗读和背诵课文。
文章内容上,主要围绕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展开,通过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展现出水的清澈与湍急,山的峻峭与生机。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描绘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表现水的动态美。山的描写则注重色彩、形状和声音,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以及鸟鸣、泉声,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在语言风格上,文章使用了丰富的修辞,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拟人手法,以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对比,巧妙地寓情于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仕途生活的厌倦。
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着重于初步理解,包括自我学习、反应和辞意梳理,第二课时则深入分析课文,通过讨论和展示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课前预习阶段,学生需了解吴均的生平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创作动机和情感表达。
这篇课文在古代文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积累文学知识,还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珍爱之情,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