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国际单位制:在物理学中,国际单位制(SI)规定了七个基本量,其中在力学范围内,长度、质量和时间是三个基本量,对应的单位分别为米(m)、千克(kg)和秒(s)。在题目中的单项选择题1中,正确答案是A,即长度、质量、时间。
2. 质点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可以将其视为质点。在描述火车过桥时间时,由于火车的长度相对于桥的长度来说较大,因此不能简化为质点。这是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出现在选择题2中。
3. 摩擦力与惯性: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并不总是与正压力成正比。惯性是物体抵抗改变运动状态的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或位置无关。在选择题3和4中,提到了摩擦力与惯性的概念,选项中的错误描述需要识别。
4.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矢量,表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有方向;路程是标量,表示实际路径的长度。在选择题5中,小球的位移是从A点到墙壁再回到A点的直线距离,为零,而路程是整个运动轨迹的长度,为15米。
5. 自由落体与时间间隔:在多选题6中,通过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可以估算自由落体时间,利用h=1/2gt²计算高度,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6.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在多选题6中,通过DIS系统验证了这一定律。
7.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取决于分力之间的角度关系。夹角越大,合力越小(0到180度之间)。在多选题7中,涉及了力的分解和合力的概念。
8. 运动分析:在多选题8的图象中,火箭的运动分为几个阶段,可以通过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来理解火箭的运动状态,如超重和失重情况。
9. 重力与失重状态:在多选题9中,通过分析加速度的符号可以判断物体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结合电梯的运动情况,可以推理出电梯的运动过程。
10. 弹力与摩擦力:在多选题10中,随着小车加速度的增大,物块M在横杆上的摩擦力和弹力会相应变化,但并不一定是简单的倍数关系,需要考虑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
以上是对试卷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包括基本物理量、质点概念、摩擦力、惯性、位移和路程、自由落体、牛顿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分析以及力的平衡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一物理的基础知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