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内、外力作用与地壳变动:内力作用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驱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而非来自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则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长期作用下使地表变得平坦。
2. 地壳水平运动:地壳的水平运动会导致岩层的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山脉、谷地等地形,而不是简单的垂直移动。
3. 地质构造识别:乙处地质剖面显示的可能是向斜构造,因为岩层向下弯曲。
4. 地质演变过程:根据描述,可能是先经历水平挤压,使得岩层弯曲,然后随着地壳的上升,暴露地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当前地貌。
5. 铁路修建注意事项:甲处可能存在地下溶洞,施工时需注意塌陷风险。
6. 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成:下图中所示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河流的凹岸侵蚀,属于侧蚀。
7. 河口三角洲成因:长江口的崇明岛是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形成的。
8. 地质作用与地貌类型:尼罗河三角洲是由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云贵高原则是喀斯特地貌,由溶蚀作用造成。
9. 地质作用与地形实例:正确匹配是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溶蚀作用形成云南石林,冰川刨蚀形成阿尔卑斯山的角峰、冰斗。
10. 生物循环的作用:生物循环能够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以及能量的流动和转化。
11. 黄土高原地貌成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
12.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C选项描述了地理环境的因果关联,即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出现石漠化。
13. 气候景观差异:热带雨林和苔原景观的差异主要受热量差异影响。
14. 自然带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同时包含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部分区域。
15. 自然林生态平衡:自然林通过林中枯枝落叶的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土壤的营养物质,实现森林生态的自我维持。
16. 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影响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
17. 土壤退化治理:东北平原焚烧秸秆会加剧土壤有机质的流失。
18. 坡向对自然带的影响:正确表示应是随着海拔升高,不同坡向的自然带分布有差异。
19. 天山积雪冰川分布:天山北坡积雪冰川海拔较低,是因为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大。
20. 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夏季,天山北坡的高山草甸是适宜放牧的地带。
21. 带状分布现象:②—山有四季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④江南地区的红壤是地带性土壤现象。
22. 缺失的陆地自然带:我国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南美洲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地理环境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反映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