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化学反应速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这是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也能影响反应速率,但内在决定因素是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分子的活性。
2. 氧化还原反应与焓变: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而焓变(ΔH)是反应热的量度。若焓变大于0,说明反应是吸热的。例如,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炭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蒸气被还原为氢气。
3. 金属活泼性:金属活泼性顺序表是判断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剧烈程度的依据。钠(Na)是最活泼的碱金属,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生成氢气和对应的碱。
4. 周期表结构:周期表中的元素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排列,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可以通过分析周期表推断元素性质。例如,X可能为磷(P),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次外层电子数是8,符合题目条件。
5. 晶体性质: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强度直接影响其硬度,如金刚石就是因其强共价键而非常坚硬。冰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非共价键。
6. 元素周期律:X的原子半径最大,说明它位于第一周期,可能是钠(Na)。通过元素结构分析,可以推断其他元素的性质,如稳定性、氧化性等。
7. 氧化还原反应与沉淀反应:不同氧化态的物质反应可能产生不同的氧化还原效应。例如,铁离子(Fe3+)和碘离子(I-)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Ba(NO3)2与不同还原剂的反应。
8. 铜与硝酸反应:铜与硝酸反应时,硝酸的氧化性会导致铜被氧化,生成硝酸铜和氮氧化物。硫酸的存在会增加溶液的酸性,可能影响反应的产物。
9. 溴化物、碘化物与氯气反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溴离子(Br-)和碘离子(I-)氧化为溴(Br2)和碘(I2),同时生成NaCl。最终固体成分取决于氧化反应的程度。
10. 黄铜矿冶炼:黄铜矿(CuFeS2)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Cu2O和SO2,进一步与Cu2S反应生成铜。计算铜的生成量需要考虑两个步骤的电子转移。
11. 化学平衡与温度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D点表示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处于非平衡状态。
12. 硫酸钠溶液的离子浓度:亚硫酸钠(Na2SO3)溶液中,随着亚硫酸根(SO32-)与亚硫酸氢根(HSO3-)比例的变化,溶液的pH也会变化。当溶液呈中性时,根据电荷守恒,钠离子浓度应大于亚硫酸根和亚硫酸氢根的总和。
13. 化学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根据反应描述,可以推断出化合物A到F的可能身份,并据此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14. 碳与氧气的反应: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计算反应热。
以上是针对试卷内容提炼出的相关化学知识点,包括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元素周期律、晶体性质、化学平衡、离子浓度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