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No. 4)题目: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及要求: 1、熟悉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编程环境。 2、了解TCP与UDP协议,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3、了解客户/服务器模型原理。 4、熟悉Socket编程原理,掌握简单的套接字编程。 实验设备: 硬件:PC机(两台以上)、网卡、已经设定好的以太网环境 软件: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编写用TCP协议实现的Client端和Server端程序并调试通过。 程序分两部分: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工作过程是: 服务器首先启动,它创建套接字之后等待客户的连接;客户启动后创建套接字,然后 和服务器建立连接;建立连接后,客户接收键盘输入,然后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服 务器收到到数据后,将接收到的字符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或者服务器接收键盘输入, 然后将数据发送到客户机,客户机收到数据后,将接收到的字符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程序流程如下: 2、编写用UDP协议实现的Client端和Server端程序并调试通过(做完第一个实验的基础 上做该实验)。 3、编写用TCP协议实现Client端与Server端的一段对话程序。Server端根据用户的输入 来提示Client端下一步将要进行操作。 所用函数及结构体参考: 1、创建套接字——socket() 功能:使用前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格式:SOCKET PASCAL FAR socket(int af, int type, int procotol); 参数:af:代表网络地址族,目前只有一种取值是有效的,即AF_INET,代表internet地 址族; Type:代表网络协议类型,SOCK_DGRAM代表UDP协议,SOCK_STREAM代表TCP协议; Protocol:指定网络地址族的特殊协议,目前无用,赋值0即可。 返回值为SOCKET,若返回INVALID_SOCKET则失败。 2、指定本地地址——bind() 功能:将套接字地址与所创建的套接字号联系起来。 格式:int PASCAL FAR bind(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 int namelen); 参数:s: 是由socket()调用返回的并且未作连接的套接字描述符(套接字号)。 其它:没有错误,bind()返回0,否则SOCKET_ERROR 地址结构说明: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sin_family;//AF_INET u_short sin_port;//16位端口号,网络字节顺序 struct in_addr sin_addr;//32位IP地址,网络字节顺序 char sin_zero[8];//保留 } 3、建立套接字连接——connect()和accept() 功能:共同完成连接工作 格式:int PASCAL FAR connect(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 int namelen); SOCKET PASCAL FAR accept(SOCKET s,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 int FAR * addrlen); 参数:s: 是由socket()调用返回的并且未作连接的套接字描述符(套接字号)。 4、监听连接——listen() 功能:用于面向连接服务器,表明它愿意接收连接。 格式:int PASCAL FAR listen(SOCKET s, int backlog); 5、数据传输——send()与recv() 功能: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格式:int PASCAL FAR send(SOCKET s, const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int PASCAL FAR recv(SOCKET s, const char FAR * buf, int len, int flags); 参数:buf:指向存有传输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 6、多路复用——select() 功能:用来检测一个或多个套接字状态。 格式:int PASCAL FAR select(int nfds, fd_set FAR* readfds, fd_set FAR* writefds, fd_set FAR * exceptfds, const struct timeval FAR* timeout); 参数:readfds:指向要做读检测的指针 writefds:指向要做写检测的指针 exceptfds:指向要检测是否出错的指针 timeout:最大等待时间 7、 在本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型的程序,主要涉及TCP和UDP两种网络协议。实验目标包括熟悉Visual Studio 2008开发环境,理解TCP和UDP的区别,掌握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学习Socket编程。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确保了数据包的顺序传输和错误检查。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速度较快但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在TCP/IP模型中,Socket是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接口,用于在网络间通信。 实验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 使用TCP协议编写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在这个阶段,服务器先启动,创建套接字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客户端创建套接字并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数据,然后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将其显示出来。反之,服务器也可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客户端同样会显示出来。这个过程涉及到的关键函数有socket()、bind()、listen()、accept()、connect()、send()和recv()。 - `socket()`函数用于创建新的套接字,参数包括地址族(如AF_INET)、协议类型(如SOCK_STREAM代表TCP)和协议号(通常设为0)。 - `bind()`函数将套接字与本地地址关联,用于指定服务器监听的IP地址和端口号。 - `listen()`函数让服务器进入监听模式,准备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 `accept()`函数用于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用于与客户端通信。 - `connect()`函数是客户端使用的,用于建立到服务器的连接。 - `send()`和`recv()`函数分别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 接下来,学生需要使用UDP协议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UDP通信方式不同,它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数据传输更直接,但可能丢失或重复数据包。 3. 编写一个TCP协议下的对话程序,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输入向客户端发出下一步操作的指示。这可能涉及到更复杂的交互逻辑。 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接触到`select()`函数,这是一个多路复用I/O函数,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套接字的状态,以实现并发处理。`select()`能够监控读、写和异常事件,并且可以设置超时时间。 实验设备要求包括两台以上的PC,每台都装有Visual Studio 2008和网卡,处在已配置好的以太网环境中。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深入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机制,为今后的网络编程打下坚实基础。
剩余13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193
- 资源: 3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