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描述在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1)应用进程 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
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
传输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
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
层
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
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二.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设计多路通信信道,每条信道的信号以不同
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 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相邻信道之间用“警戒频带”
隔离
波分多路复用: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同时传输很多个频率很接近但波长不同
的光载波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实现多路复用,更
适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可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二种
三.IP 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 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5 类 每个 IP 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网络
号表示其所属的网络段编号,主机号则表示该网段中该主机的地址编号。按照网
络规模的大小,IP 地址可以分为 A、B、C、D、E 五类,其中 A、B、C 类是三
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 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 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
A 类 IP 地址:一个 A 类 IP 地址由 1 字节的网络地址和 3 字节主机地址组成,
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 1.0.0.0 到 126.0.0.0。可用的 A 类网
络有 126 个,每个网络能容纳 1 亿多个主机。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号不能为 127,
这是因为该网络号被保留用作回路及诊断功能。
B 类 IP 地址:一个 B 类 IP 地址由 2 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 2 个字节的主机地
址 组 成 , 网 络 地 址 的 最 高 位 必 须 是 “10” , 地 址 范 围 从 128.0.0.0 到
191.255.255.255。可用的 B 类网络有 16382 个,每个网络能容纳 6 万多个主机。
C 类 IP 地址:一个 C 类 IP 地址由 3 字节的网络地址和 1 字节的主机地址组
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从 192.0.0.0 到 223.255.255.255。C 类
网络可达 209 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 254 个主机。
D 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D 类 IP 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
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
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
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E 类 IP 地址:以“llll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全零(“0.0.0.0”)地址对
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 IP 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IP 地址是 32 位的二进制数值,用于在 TCP/IP 通讯协议中标记每台计算机
的地址。通常我们使用点式十进制来表示,如 192.168.1.6 等。也就是说 IP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