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信息技术架构是构建高效、安全的政府服务系统的关键,其主要分为五个层次:总体技术架构、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服务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层和应用层。
1. **总体技术架构**:电子政务的分层逻辑模型是一种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旨在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可管理和独立发展的组件。这种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服务层、业务应用支撑层和应用层,确保了各个层面的职责清晰,接口明确,有利于并发建设和系统更新。
2. **基础设施层**: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互联网、公众服务业务网、非涉密政府办公网和涉密政府办公网,关键技术涉及网络和通信技术,如网络信任域,它提供了有管理、有中心的网络环境。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则构建了智能化的信任和授权平台,如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NISI,它包含PKI、PMI和可信时间戳服务等。
3. **信息资源服务层**:这一层主要负责数据的管理和提供,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处理,为应用层提供所需的信息,促进政府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4. **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层**:此层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撑,确保内外网的公共服务系统和办公系统的安全。应用支撑层采用统一整合技术,集成各种应用程序、管理系统和数据系统,通过引擎服务协调业务流程。
5. **应用层**:根据用户类型,应用层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类。对内应用服务于政府公务员,如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对外应用则面向公众,如网上申报、纳税等。
6. **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任域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而网络信任域则强调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性,为信息传输提供保障。
7. **公钥基础设施PKI**和**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这两部分是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核心,PKI负责加密和身份验证,PMI则用于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共同构建电子政务的安全框架。
理解并掌握这些核心技术架构对于规划、建设和维护电子政务系统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保障信息安全,促进公众与政府间的互动。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