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物联网(2)柏祥鹏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1)全文共16页,当前为第1页。 一、什么是物联网? 到目前为止,业界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可以认为它是指在物体中安放具有感知能力的芯片,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最后由计算机把这些信息进行集中处理的一个系统,从而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的互联。物联网结构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综合系统,底层是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识别码等来采集信息;第二层是网络层,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递;最上层是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物联网(1)全文共16页,当前为第2页。 二、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物互联,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的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1)全文共16
物联网,作为一个涵盖广泛的技术领域,其定义虽未有统一,但大体上指的是通过嵌入物体中的感知设备,收集各类数据并经由网络传输至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互联互通。物联网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组成。感知层是基础,主要依靠传感器、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等工具采集环境或物体的信息;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确保信息能在不同设备间流通;应用层则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智能化的功能,如识别、感知和决策。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由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提及,但当时受技术限制并未得到广泛关注。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EPC系统,为物联网构想奠定了基础,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正式被提出,依赖于物品编码、RFID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
物联网的应用广泛且深远,被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农业的发展。通过部署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控农业环境,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自动化。视频监控的引入让农户能远程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此外,物联网技术还能用于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现全程追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然而,物联网在农业应用中也面临挑战。一方面,实施成本相对较高,包括传感器的购置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技术层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无线传输的信号覆盖和稳定性。尽管如此,物联网技术的潜力和对农业的革新作用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