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营组织的学科,其核心在于理解管理的本质。管理的定义多种多样,但都围绕着如何实现组织目标展开。泰罗将管理定义为:“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这一观点强调了管理中的计划性和方法论的重要性。西蒙教授则认为:“管理即制定决策。”这突出了决策在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法约尔给出了更为全面的定义:“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个定义概括了管理的基本职能。综合来看,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 二、管理的基本手段(或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
1. **计划**:预测未来并拟定一个行动计划,以确保组织目标能够实现。
2. **组织**:构建一个从事活动的双重机构(人的机构和物的机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
3. **指挥**:维持组织成员的活动,确保他们按照计划执行任务。
4. **协调**:将所有活动和工作结合起来,使之统一并和谐,以提高整体效率。
5. **控制**:确保所有事情都按计划和指挥来完成,通过监控和评估来调整偏差。
#### 三、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涉及多个层面的内容。
1. **管理学的定义**:
- **狭义**:专注于组织及其资源配置的研究。
- **广义**:涵盖了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更广泛地探讨组织管理的问题。
2.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组织理论、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
3. **管理学的主要支持学科**: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三个学科为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持。
4. **管理学的理论发展路径**:
-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 20 年代)
- **行为科学**(梅奥 30 年代)
- **管理科学理论**(伯法 50 年代)
- **决策理论**(西蒙 60 年代)
- **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0 年代)
- **企业再造**(M. Hammer 90 年代以来)
#### 四、主要学术流派
1. **科学管理学派**:
- **产生背景**:工业化进程加速,需要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 **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克·泰罗。
- **著名试验**:“生铁搬运试验”,展示了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
- **理论核心**:时间与动作研究、任务管理、作业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分工协调。
- **贡献**: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业管理的发展。
2. **行为科学学派**:
- **产生背景**:关注员工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强调组织中人的因素。
- **代表人物**:乔治·梅奥。
- **著名试验**:“霍桑实验”,揭示了工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 **理论核心**:社会人假设、需求因素与激励、作业组合、领导理论。
- **贡献**: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3. **管理科学学派**:
- **产生背景**:随着技术进步,管理决策更加依赖于数据和量化分析。
- **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 **理论核心**:决策分析模型、经济效果标准、数学模型、计算机运算。
- **贡献**:为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支撑。
#### 五、企业的涵义
1. **定义**:企业是指集合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条件下,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单位。
2. **企业组织与其它组织的根本区别**:
- 盈利性: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利润。
- 效率性:为了获取利润,企业必须具备高效性。
- 制度效率与经营效率:制度效率指企业内部制度的有效性,经营效率则涉及企业的日常运营。
通过对管理学理论体系与方法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运作的基本规律,掌握有效的管理技巧,进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