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主要涵盖了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层协议设计和TCP/IP的Socket编程实践。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应用层协议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利用Socket接口编写网络通信程序,实现数据传输和文件共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设计简单的应用层协议**: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定义的应用层协议,明确报文类型、语法、语义和交互流程,理解协议设计的重要性。
2. **开发基于TCP/IP或UDP/IP的网络通信程序**:通过编程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巩固TCP/IP协议栈的理解。
3. **加深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程序设计**:熟悉服务器端的监听、连接处理,以及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和数据交换过程。
**二、实验原理**
1. **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规定了应用程序间通信的格式和规则,如HTTP、FTP等。协议应包括报文结构、字段含义、发送和响应机制。某些协议如HTTP是公开标准,而其他可能是私有协议。
2. **Socket编程**:Socket是网络通信的基础,提供了进程间通信的接口。在服务器端,通过Socket创建监听套接字,绑定端口,监听连接请求,接受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客户端则创建Socket,连接服务器,发送和接收数据,最后关闭连接。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1. **基于TCP的Socket编程**
- 服务器端:
- 建立Socket,使用Socket()函数创建监听套接字。
- 绑定端口,调用bind()函数将套接字与IP地址和端口号关联。
- 监听连接,使用listen()函数设置最大连接队列长度。
- 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设置异步事件通知,等待客户端连接请求。
- 接受连接,调用accept()函数创建新的连接套接字并开始数据传输。
- 客户端:
- 创建Socket,调用Socket()函数。
- 绑定地址,为连接做准备。
- 连接服务器,使用connect()函数发起连接请求。
- 发送和接收数据,使用Send()和Recv()函数。
- 关闭Socket,调用closesocket()函数。
**四、实验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1. **WinSock库**:Windows平台下的网络编程API,用于实现Socket接口。
2. **TCP连接**: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确保数据包按顺序无损传输。
3. **WSAAsyncSelect()**:Windows Sockets的异步事件通知机制,允许Socket在后台处理多个连接请求。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Socket编程技术,为后续的网络应用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设计和实现自定义的应用层协议,有助于提升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实验后的总结和思考题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并激发了对网络编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