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CE串口编程》是关于在Windows CE操作系统环境下,如何使用Visual Studio的嵌入式版本(eMbedded Visual C++,简称eVC)进行串口通信程序开发的详细指南。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和技术,以帮助开发者理解并实施串口通信。
1. **仿真器(Emulator)**:
仿真器是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开发平台上模拟Windows CE的实际运行环境。开发者可以在仿真器上测试和调试程序,无需在实际的目标硬件上运行,这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eMbedded Visual C++ 4.0自带的仿真器可以提供与目标机类似的效果。
2. **系统运行环境**:
Windows CE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选择合适的CPU架构,通常选择X86系列,因为它们兼容性好且广泛使用。选择错误的CPU架构可能会导致编译错误,如找不到vcxxx.exe文件。
3. **eMbedded VC++**:
这是专用于Windows CE应用开发的工具,类似于在Windows平台上的VC++,但它生成的程序只能在Windows CE上运行,而不能在Win32系统中执行。
4. **串口操作的对象化**:
在串口编程中,通常将串口操作封装成一个类,如`CPort`,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维护。类中包含打开、关闭串口的方法,以及读写数据的接口。例如,`Open()`用于打开指定端口,`PortClose()`用于关闭串口,`SendData()`用于发送数据,而`ReadData()`则用于读取数据。
5. **线程处理**:
为了实时监控串口,需要创建一个线程持续监听。线程在未收到数据时会保持阻塞状态,一旦接收到字符(即EV_RXCHAR事件),就会唤醒并调用`ReadData()`方法读取数据。线程的实现通常依赖于Windows API中的`SetCommMask()`和`WaitCommEvent()`函数,前者用于设置要监听的事件,后者则等待这些事件的发生。
在实际编程中,开发者还需要考虑串口参数的配置,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同时,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需要处理错误和异常,例如检测并恢复通信中断,或者对丢失的数据进行重传。
在设计串口通信程序时,通常会使用异步I/O模型,这样可以在等待数据到来的同时,允许其他程序任务继续执行。此外,为了提高效率,可能需要使用缓冲区来临时存储接收到的数据,直到可以被完整处理。
总结起来,Windows CE串口编程涉及到了仿真器的使用、CPU架构的选择、嵌入式开发环境的配置、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以及线程管理和事件驱动的串口通信机制。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在Windows CE系统中开发高效、可靠的串口通信应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