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er判别分析法(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 FDA)**是一种经典的统计学方法,主要用于高维数据的降维和分类。它由英国生物学家Ronald Fisher在1936年提出,常用于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领域。Fisher判别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寻找能够最大化类别间差异、同时最小化类别内差异的线性组合特征。
### FDA的基本原理
Fisher判别分析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投影向量,使得投影后的数据在新的坐标系下类别之间的可分性最大。这通过最大化类间距离与类内距离之比,即Fisher准则函数来实现。数学上,这个准则可以表示为:
\[ J = \frac{(\mathbf{w}^T\boldsymbol{\mu}_1 - \mathbf{w}^T\boldsymbol{\mu}_2)^2}{\mathbf{w}^T\Sigma_1\mathbf{w} + \mathbf{w}^T\Sigma_2\mathbf{w}} \]
其中,\(\mathbf{w}\) 是投影向量,\(\boldsymbol{\mu}_1\) 和 \(\boldsymbol{\mu}_2\) 分别代表两类样本的均值向量,\(\Sigma_1\) 和 \(\Sigma_2\) 是对应的协方差矩阵。
### FDA的步骤
1.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使得各特征在同一尺度上。
2. **计算均值向量**:每种类别的样本计算其均值向量。
3. **计算协方差矩阵**:计算总体协方差矩阵或者分别计算各类别的协方差矩阵。
4. **优化Fisher准则**:求解投影向量\(\mathbf{w}\),最大化准则函数J。
5. **投影数据**:将原始数据投影到由\(\mathbf{w}\)定义的新空间。
6. **分类**:使用投影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如最近邻分类、支持向量机等。
### `fsFisher.m`代码可能涉及的关键点
在提供的`fsFisher.m`文件中,通常会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1. **读取数据**:加载样本数据,包括特征和相应的类别标签。
2. **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
3. **计算均值和协方差**:计算所有样本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
4. **优化Fisher判别函数**: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或其他优化算法求解最佳投影向量\(\mathbf{w}\)。
5. **投影数据**:将原始数据投影到新空间,并存储投影结果。
6. **可视化**:可能包括二维或三维投影图,以直观展示不同类别的分布。
7. **评估**:使用交叉验证或其他评估方法检查分类性能。
### 应用场景
Fisher判别分析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等领域。例如,在人脸识别中,可以用来提取有效的面部特征;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中,用于筛选具有鉴别能力的基因;在高维数据降维时,作为PCA(主成分分析)的替代方法,因为Fisher判别更注重类别区分。
Fisher判别分析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数据维度,还能保留尽可能多的类别信息,从而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理解和应用`fsFisher.m`这样的代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这一经典算法。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