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解析】
1. 燃煤脱硫与“碳达峰、碳中和”:燃煤脱硫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降低酸雨污染,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同,后者主要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旨在达到碳排放峰值后逐步减少直至实现零排放平衡。
2. 相关性质与用途:
- NH4HCO3作为氮肥是因为它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而非因其热分解性质。
- 活性炭用于制糖业脱色是因为其吸附性能,而非还原性。
- K2FeO4用于自来水消毒利用其强氧化性,能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 CO2不可用于镁着火的灭火,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3. 甲烷相关微粒分析:
- CH4是非极性分子,因为其四个C-H键完全对称。
- CH3+和CH3-的空间结构不都是平面三角形,CH3+是平面三角形,而CH3-是四面体结构。
- 键角CH3+ > CH3-是正确的,因为前者是平面结构,后者是四面体结构。
- CH3+和:CH2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前者是sp2,后者是sp3。
4. 实验室玻璃仪器使用:
-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需要烧杯和玻璃棒,无法仅用给出的仪器完成。
- 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需要蒸馏,可以使用给出的蒸馏烧瓶等完成。
- 粗盐提纯涉及过滤和蒸发结晶,需要漏斗和蒸发皿,不能仅用给出的仪器完成。
- 配制硫酸溶液需要天平、容量瓶、烧杯和玻璃棒,而不是蒸馏烧瓶。
5. 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问题:
- 100 g 46%的甲酸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不只有甲酸的,还需考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
- 2.0 g H218O与D2O组成的物质中,中子数等于分子数乘以中子数,可计算得出为NA。
- 环氧乙烷的σ键数是4个,不是3个。
- 标准状况下,Cl2溶于水,只有一部分与水反应,因此氯的微粒总数小于0.2NA。
6. 离子共存问题:
- Fe3+在中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会形成沉淀。
- pH=12的溶液呈碱性,NH4+不能大量共存。
- I-与ClO-在弱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
- 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S2O32-在酸性条件下会歧化。
7. 二氧化氯制备:
- X、Y气体分别为氨气和氢气,生成ClO2的反应中NCl3与NaClO2物质的量比为1:6。
- 溶液Z主要成分是NaCl和NaOH。
- 饱和食盐水不能吸收NH3,无法除去ClO2中的氨气。
- 电解阳极反应式正确,表示氨离子被氧化为NCl3。
8.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半径大的Na比Na-更容易失电子,还原性强。
- 邻羟基苯甲醛没有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
- F的电负性大于Cl,CF3COOH的酸性强于CCl3COOH。
- N-N三键的稳定性高于P-P三键,因为π键强度N>N。
9. 实验室处理FeBr3废液:
- 装置甲通过浓盐酸和MnO2制氯气。
- 装置乙中Br-被氧化为Br2。
- 分液操作正确,有机层在下,水层在上。
- 蒸干水层不能得到FeCl3·6H2O,因为Fe3+会水解。
10. 镍铜金属催化剂制备:
- 尿素水解生成CO2和NH3在909℃是合理的。
- “滤饼”洗涤干净可通过无硫酸根和氯离子来判断。
- “还原”过程的方程式描述正确。
- 悬浊液的离子浓度比可计算pH,根据Ksp计算OH-浓度,进而求得pH。
以上是针对化学试题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的详细解析。这些内容涵盖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性质、离子共存、化学平衡、溶液配制、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备考的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