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弱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如醋酸(CH3COOH)、氨水(NH3·H2O)等。与之相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2. **电离平衡的建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了电离平衡。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即虽然两个速率相等,但电离和复合过程仍在不断进行。
3. **电离平衡的特征**:电离平衡的特点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复合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在平衡状态下,各粒子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但并不等于各粒子浓度相等。
4. **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 温度:升温通常会促进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增加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因为电离是吸热过程。
- 浓度:稀释弱电解质溶液(加水)会使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而离子浓度减小;增加同种弱电解质浓度,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 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会抑制其电离,使平衡向左移动。
- 其他离子:加入能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离子会改变离子浓度,影响电离平衡。
5. **电离平衡常数(K)**:
- 表达式:对于一元弱酸HA,K = [H+][A-] / [HA];对于一元弱碱BOH,K = [B+][OH-] / [BOH]。
- 意义:K值反映了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高,酸性或碱性越强。
- 影响因素:电离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6. **电离度(α)**:
- 定义:α = (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 / 原始总分子数) × 100%。
- 影响因素:加水稀释或升高温度都会增加电离度,表明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强。
7. **多元弱酸的电离**:
- 多元弱酸如H2CO3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产生的离子对第二步电离有抑制作用,因此K1远大于K2,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8. **电离常数的应用**:
-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常数来判断它们的相对酸碱性强弱。
- 电离常数可以用于计算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例如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
9. **电离平衡的移动**:
- 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同离子效应使得平衡向左移动,H+浓度减小,醋酸浓度增大。
- 通入HCl气体,增加了H+浓度,平衡向左移动,抑制了醋酸的电离。
- 加入含有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离子(如NaOH)会消耗H+,平衡向右移动,增加醋酸的电离程度。
- 加入镁粉,Mg会与H+反应,导致H+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醋酸电离增多。
【总结】
本课件主要针对高中化学中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进行复习,涵盖了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建立、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理解及应用。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以及如何分析和影响电离平衡,为高考化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