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中国人口分布的显著不均衡性。这条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不适合大规模人类居住和发展。
2. 西北地区人口集中在山麓地带,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水源较为丰富,适宜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
3. 人口数量最多的纬度带在20°N~40°N,这个区间包括了世界上许多人口密集的地区,如亚洲的中国、印度以及部分欧洲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人类居住。
4. 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多于南半球,主要原因是北半球温带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大,适合人类居住和农业发展。
5. 行政村乙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新生代人口减少。
6. 从乙向丙的演变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
7. 小学撤并可能是因为村落生育率降低,学生数量减少,教育资源分配优化。
8. 近3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城市流动。
9. 非欧盟籍人口在劳动年龄比例上较大,反映出欧盟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
10. 非欧盟籍人口比例增加,有助于缓解欧盟老龄化进程,但并不会显著影响人均消费和收入。
11. 巫山县农业环境人口容量受耕地资源限制,粮食产量直接影响到人口承载能力。
12. 消费水平提高会降低环境人口容量,因为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满足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13. 汉晋时期山东东莞郡治消失主要是由于政治因素,如战争、行政区划调整等。
14. 山东省相较于广东省,淡水资源相对较少,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资源因素。
15. 诗中描述的聚落规模小且分布分散,具有乡村特色。
16. 公共服务设施通常会出现在村庄中心,方便村民使用。
17. 欧洲城市所在的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冬季温度一般不会低到河流结冰,且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18. 关于图中城市的具体地理环境特点,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具体分析。
以上是对给定文件中地理试题涉及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人口政策、经济因素、教育资源、区域发展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