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尤其是在送餐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送餐机器人被定义为替代餐厅服务人员,通过智能化手段将菜肴从厨房配送至顾客餐桌的服务型机器人。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核心硬件和核心技术的支撑。核心硬件包括芯片、控制器、减速器、驱动装置、检测装置等,而核心技术则涉及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等方面。送餐机器人通过自动送餐、自主充电、自主导航和自主避障等功能,提高了餐厅的效率和顾客的就餐体验。
根据2018年的数据,中国送餐机器人销售额从1,875.0万元增长到了5,988.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7%,显示出市场发展的活力。预计未来随着核心硬件国产化的推进、新餐饮时代的到来以及人机协作趋势的加深,送餐机器人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核心硬件国产化是当前行业发展的热点之一。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政策的推动,中国正积极推进智能机器人等高性能设备的发展,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及产业创新,重点培育头部企业,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智能科技优化了消费体验,餐饮业和互联网巨头如海底捞和阿里巴巴、京东等,通过引入AI新技术,开设了智慧餐厅和无人餐厅,利用送餐机器人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者体验,同时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务的稳定性。
从行业驱动因素来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促进了送餐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如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等,也为行业成长提供了动力;中国的人才优势,如技术人才和工程师的数量,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行业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产品同质化、产业化周期长、运营场景限制以及供应链的不完善等。
报告中还提到了中国送餐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典型企业分析。根据市场份额和发展战略,行业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其中一些企业如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普渡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表现突出。
送餐机器人的市场趋势、驱动和制约因素、政策监管分析以及行业竞争格局,都为研究这一新兴行业提供了详细的视角。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送餐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