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与防护知识是医疗卫生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保障医疗环境安全及人员健康。消毒是指通过特定方式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过程,而灭菌则是彻底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在医疗卫生领域,根据物品可能引发感染的风险程度,物品被分为高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低度危险性三类。高度危险性物品,如手术器械和植入物,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需要采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如胃肠道内镜,需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的效果,而低度危险性物品,如听诊器,只需进行低水平消毒或清洁处理。
消毒方法包括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能够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大多数细菌芽孢,常使用的消毒剂有含氯制剂、二氧化氯等。中水平消毒则主要消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常用碘类和醇类消毒剂。低水平消毒主要用于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常见的有季铵盐类消毒剂。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要求,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应在清洁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而环境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则根据污染情况调整。消毒液的使用期限也应严格控制,例如,一次性碘酒、酒精启封后不得超过7天,含氯消毒剂需现用现配,有效期限为24小时。
无菌物品管理中,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并需注意有效期和失效期的界定。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无菌物品,需遵循严格的消毒流程并在指定时间内使用,以确保无菌状态。
消毒隔离与防护知识涵盖了物品的分类、消毒灭菌方法、使用原则和无菌物品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医疗卫生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旨在维护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