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也被称为心理压力,是个人面对生活事件时的一种身心反应。它涉及一个复杂的适应和应对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导致适应性或不适应性的结果。应激源广泛涵盖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从生物学的如疾病和生理变化,到心理上的冲突和挫折,再到社会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生活事件是心理应激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它们被视为可能损害身心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在研究中,生活事件和应激源通常被视为同义词。生活事件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比如:
1. 生物性应激源,包括物理和化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疾病,它们直接对身体产生刺激。
2. 心理性应激源,如心理冲突和挫折,可能导致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
3. 社会性应激源,如战争、社会动荡、经济制度变革等,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
4. 文化性应激源,涉及个体在新环境中的文化适应和冲突。
此外,生活事件还可按现象学、个体影响和主客观属性进行分类,包括工作问题、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个人健康、自我实现与自尊问题、喜庆事件等。正性生活事件带来积极影响,而负性生活事件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其中负性事件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
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影响并不直接,而是通过认知评价这一过程,当个体经历如亲人去世、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不和等事件,大脑的认知评价会引发负面情绪,进一步导致生理和免疫系统的改变。这表明生活事件的性质和数量都对个体的健康状态有重要影响。
Holmes 和 Rahe 开发的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量化了一年内生活事件的总和,表明累积的高压力事件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当生活事件总和超过一定阈值时,个体可能面临更高的疾病发生概率。
心理应激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对外部刺激的感知、评估和应对。理解这一过程及其影响对于预防和管理心理压力,维护个体心理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