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遗传学的重要分支,涉及对不同来源的DNA进行体外剪切、重组,并将其导入宿主细胞,以改变宿主细胞的遗传特性,产生新的基因产物。这个过程的核心是理解基因、DNA以及它们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决定了一个特定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的合成。DNA是基因的物理载体,存在于染色体上,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结构,负责在细胞分裂时维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这些酶能特异性识别DNA序列并在特定位置切割,产生具有互补黏性末端的DNA片段。接着,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将这些互补的末端连接起来,恢复DNA分子的完整性。为了将外源基因送入宿主细胞,需要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如质粒、噬菌体和病毒。这些运载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能够与目的基因结合,能进入宿主细胞并自我复制,且常常带有标志基因以便筛选。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通过直接分离或人工合成方法获取目的基因;选择合适的运载体,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使两者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在DNA连接酶的帮助下形成重组DNA;再者,通过转化、转染等方式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如细菌,有时需要使用CaCl2处理来提高细胞的通透性;通过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鉴定并扩增那些成功表达了目的基因的细胞。
基因工程的发展史与生物学的多个重大发现密切相关,如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确证、DNA的双螺旋结构、半保留复制机制、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密码子系统的建立。此外,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的使用,以及逆转录酶的发现,都是推动基因工程发展的关键里程碑。自1973年首次成功实现基因重组以来,基因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包括在动物和植物中的应用,如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以及将Ti质粒用于植物细胞的转化,开启了基因改良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