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一种持续、系统和全面的控制方式,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岗位、部门和经济活动层面。财务控制主要通过价值形式进行,重点关注日常现金流的管理。其核心特征包括:以价值为控制手段、涉及各个经济业务领域以及侧重于现金流量的控制。
财务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它能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策略和目标,通过实时监控和评价标准来促进运营效率;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损失;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维护企业信誉。
然而,财务控制也存在局限性。成本效益原则限制了过度控制的可能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水平来设定控制措施。同时,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控制效果,错误的判断、忽视控制程序或者人为操纵都可能导致财务控制失效。此外,财务控制的独立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无法避免管理层的行政干预,控制制度可能形同虚设。
财务控制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明确控制目标)、充分必要性原则(确保控制措施有效且必要)、及时准确性原则(及时准确获取和处理信息)、灵活适应性原则(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协调性原则(保证各部门协同运作)以及简单明确性原则(控制措施应简单易懂)。
一个完整的财务控制系统由财务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部分构成。财务控制环境涵盖所有影响控制的因素,是实施控制的基础;会计系统提供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方法,为控制提供信息支持;控制程序则是管理者制定的具体控制措施,是整个系统的中心。
财务控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资产控制、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等。这些方法按照控制时间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依据控制依据分为预算控制和制度控制,按控制对象分为收支和现金控制,以及按控制手段分为绝对数和相对数控制。
实施财务控制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目标、构建控制系统、信息传递和反馈以及偏差纠正。控制的基础包括组织保证、制度保证、预算目标、会计信息、信息反馈系统以及奖惩制度。
成本控制是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通过事前制定成本标准并在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及时发现和分析成本差异,指导和调整经营活动,以达成成本目标。成本控制原则包括经济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原则以及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标准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指预先设定的目标成本,基于现有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条件。标准成本的作用包括编制预算、日常控制、绩效评价、决策支持、存货计价简化成本计算。标准成本有基本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三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情境。标准成本的制定涉及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通常由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共同确定。数量标准由工程技术部门设定,价格标准则需要会计部门与其他责任部门共同研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