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复习教学中,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这涉及到如何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序、连贯且易于理解的知识框架,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常见现象包括“做了很多无用功”和“懂了、会了、熟了,但最后还是懵了”。这种困惑往往源于数学学习的离散性。离散性指的是学生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知识缺乏系统的整合,仅仅是孤立地堆积,而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概念之间没有建立起关联,学生无法将教材中分散的各个概念整合成一个知识网络。此外,方法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也常常被忽视,如复数的三角形式与代数形式的转化、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换等,这些方法没有被有效地嵌入到基本概念的理解中。再者,学生可能记住许多解题技巧,但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时,由于记忆负担过重,往往感到困难。
表象性和模糊性是另外两个常见的问题。表象性是指学生仅仅记住符号和公式,却没有深入理解其本质含义。因此,他们在面对变式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判断。模糊性则体现在概念间的关系不清,导致知识体系紊乱。学生往往对各概念的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使得他们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时容易混淆。
暂储性问题则指的是学生为应对考试而临时记忆知识,但缺乏长期的记忆巩固,一旦情境改变或时间推移,知识很容易被遗忘。这强调了在教学中需要强化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新知识的习得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而是要将其融入到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因此,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新知识,通过思考和反思来促进知识的内化。
认知结构,简单来说,是学生头脑中知识的组织形式,它反映了学生如何理解和组织学科知识。知识结构是学科内在联系和规律的体现,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的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内化是将外部知识转化为个体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感觉、知觉、想象和思维,特别是思维,它是内化的关键环节。
为了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包括:
1. 整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关联的网络。
2. 深化理解:鼓励学生探究概念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记忆表面的符号和公式。
3. 强化方法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各种方法与基本概念相结合,提升解题的灵活性。
4. 提升思维能力:通过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
5. 巩固记忆:设计多种形式的复习活动,确保学生能够长期记住并运用知识。
6. 促进知识迁移: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所学,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通过这些策略,数学复习教学可以有效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