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广场的发展模式】
万达广场是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者,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代开发模式:
1. 第一代产品(2002—2003年):在城市的核心商圈,万达广场主要以单体商业楼的形式出现,地下一层作为停车场,地上四层分别为小店铺、超市、电影院。这一阶段,万达引入了“订单式商业”,与沃尔玛、美凯龙、百盛等知名品牌签订合作协议,确保了客流和商业成功。
2. 第二代产品:依旧选址在核心商圈,但建筑形式变为单体组合式,包含了百货、超市、建材和影院等多种业态。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有显著扩大,这一时期,万达开始尝试将购物中心整体出售,以实现资产的溢价变现。然而,这一代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如缺乏室内步行街,导致人流动线不合理,以及业态过于单一,零售比例过高。
3. 第三代产品(2003年后):随着城市副中心和新区的崛起,万达广场开始转向这些区域,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即“盒子”建筑,集商业、文化、娱乐、体育、酒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选址策略降低了土地成本,同时适应了中高收入群体向新区转移的趋势,并能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
【万达商业地产的订单模式】
万达商业地产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创新的“订单模式”:
1. 联合发展:与国际和国内知名商家签订联合发展协议,共同选址并共享信息。合作商家需满足万达的三个标准:世界500强企业、亚洲超一流企业和国内行业前三。例如,已与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等签订协议。
2. 平均租金:根据城市等级设定平均租金,避免单个项目谈判,保证快速扩张和稳定收益。
3. 先租后建:招商在前,建设在后,确保商业需求明确且降低了风险。开业前大部分商业面积已有租户,保障租金收入。
4. 技术对接:商家提出需求,万达设计方案并签订法律确认书,确保商家需求在开工前得到满足,降低改建成本,增强合作稳定性。
通过这些模式,万达广场能够在项目开发初期就锁定租户,减少市场风险,确保项目成功运营。这种模式对于商业地产行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推动了中国商业地产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