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灾害学习课件知识点详述
#### 一、地震
1. **概念**:
- 当地壳内部积累的地应力超过了岩石能够承受的极限时,岩石会发生断裂或错位,使得长时间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导致地面震动。
2. **指标**:
- **震级**:用来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方法。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 **烈度**:反映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烈度值。通常情况下,震级越高、震源越浅,烈度越大;距离震中越远,烈度通常越小。
3. **危害**:
- **直接破坏**:包括房屋倒塌、道路和管道损坏、通信中断等,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次生灾害**:如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 **生态环境破坏**:地震会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4. **分布特征**:
- **全球视角**: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 **中国情况**:中国的地震分布广泛,频度较高,强度较大,主要分布在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地。
#### 二、滑坡和泥石流
1. **滑坡**:
- **定义**: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等因素的作用下,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 **产生条件**: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
- **危害**:破坏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 **泥石流**:
- **定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 **产生条件**:地形陡峻、松散物质丰富、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 **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3. **分布特征**:
- 以我国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 三、案例分析与思考
1. **案例分析**:
- **汶川地震**(2008年):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板块内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形成。由于震级高、破坏力大,加上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 **思考**:
-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 自然因素:如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 人为因素:包括植被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等。
#### 四、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1.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大小,烈度则反映地震对地面实际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点的烈度可以不同。
2. **等震线与烈度的关系**:
- 等震线是指将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在一次地震中,等震线并不是以震中为中心的同心圆,即震中距相同的各点烈度并不一定相同。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了解这些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对于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