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诗篇,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壮丽。本课件主要针对第三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该课件指出《蜀道难》从多个角度描绘了蜀道的难以通行,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山势地形、行人体验、环境氛围以及现实状况。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诗贯穿全文,起到了领起全文、设定情感基调和强化主题的作用。开头提出难,中间强调险,最后感叹战祸,形成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在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时,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例如,借助神话传说如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展示了蜀道历史上无法逾越的险阻。同时,通过虚写映衬,如黄鹤不能飞过、猿猴也愁攀爬,进一步突出人类行走的困难。诗人还通过对人物神情、动作的摹写,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等,将困危之状生动展现。此外,借景抒情,如描绘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的空寂苍凉,加强了蜀道之难的氛围。再者,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在语言特点上,《蜀道难》展现了李白诗歌的奔放和散文化,大量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使得语势参差错落,既有酣畅淋漓的节奏感,又有深沉的哲思。同时,这种语言风格也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他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诗意世界。
课堂练习部分,学生需要理解李白如何通过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展现蜀道的雄奇险峻。例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对整体的描绘,而“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则聚焦具体细节。至于营造的气氛,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分别渲染了凄清和惊险的氛围。在语言特点的分析中,学生应关注诗歌的句式变化、语气运用以及词汇选择,体会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蜀道难》的诗意,还能领略到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提高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同时,课件提供的各种资源网址,如PPT模板、素材下载、教程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和学习材料,有助于深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