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木兰诗_木兰诗教案
#### 学习目标
- 掌握《木兰诗》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 分析《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 理解《木兰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 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 学习木兰的精神品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背景透视
《木兰诗》是一首流传久远的乐府民歌,讲述了北朝时期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该诗的历史背景大约发生在五六世纪,当时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之间爆发了长期的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为《木兰诗》提供了真实的背景,使得木兰的故事更具说服力。
#### 文体知识
- **乐府**:原为汉武帝时期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演变为一种诗歌体裁。乐府诗通常具有叙事性强的特点,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 **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形式自由,内容丰富多样。
#### 相关资料
- 《木兰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部则是《孔雀东南飞》。
- 木兰是中国古代深受尊敬的女性形象之一,因其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广为人知。
#### 整体感知
《木兰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主人公高尚的品格和深沉的情感。全诗共分为五个部分,依次讲述了木兰决定从军、奔赴战场、立功归来、恢复女装以及后世对她的缅怀等内容。
#### 句段品析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开篇通过木兰织布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忧郁的氛围,为后文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埋下了伏笔。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木兰的坚强和勇敢。
#### 疑难探究
- 《木兰诗》中对于木兰从军的过程描写非常简略,而对其出发前的准备和归来后的场景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刻画。这种安排有何意图?
- 诗中多次提到“十二卷”、“十二年”等数字,这些数字是否具有特殊含义?
#### 板书设计
- 木兰的形象特征:勇敢、忠诚、孝顺、智慧
- 木兰从军的原因分析
- 《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总结
- 木兰精神的社会意义探讨
#### 本课主旨
《木兰诗》通过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木兰勇敢无畏、忠诚孝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 **详略得当**:通过对木兰出发前准备和归来后场景的详细描写,与战场经历的简略处理形成对比,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 **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语言生动有力。
- **人物塑造**:通过对木兰性格的深刻刻画,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英雄形象。
#### 拓展延伸(难点)
- 探讨《木兰诗》与其他版本木兰故事之间的差异及其文化意义。
- 分析《木兰诗》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及价值。
#### 教材习题讲解
- 解析《木兰诗》中的象征意义。
- 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关系及其对主题的作用。
#### 课后作业布置
- 背诵并默写《木兰诗》全文。
- 结合现代价值观,撰写一篇关于木兰精神的读后感。
通过上述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木兰诗》的内涵及其艺术价值,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木兰精神对我们当代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