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详解
#### 一、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服务,主要包括**连通性**和**共享**两大功能。
- **连通性**:指的是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能力。这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地点之间发送电子邮件、浏览网页、进行视频会议等。
- **共享**:指的是网络中的资源(如打印机、文件、应用程序等)可以被多台计算机共同访问和使用。这种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 二、分组交换的特点
分组交换是一种基于“存储-转发”的数据交换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 **动态复用**:分组交换允许不同的数据分组在同一条物理线路上动态复用,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 **分组处理**: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小分组,并在每个分组头部添加控制信息。这种方式使得数据能够在网络中灵活地被转发。
- **高效性与实时性**:相较于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在保证一定的实时性的同时,还能提供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小的延迟。
- **灵活性**:分组交换能够支持不同类型的终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并能适应各种数据类型的需求。
#### 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比较
1. **电路交换**:
- **优点**:实时性强、时延小;适合于需要稳定传输速率的应用场景。
- **缺点**:线路利用率低、通信效率低;不适用于不同类型终端之间的通信。
- **适用场景**: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 **报文交换**:
- **优点**:中继电路利用率高,支持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的通信。
- **缺点**:网络传输时延大,不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 **适用场景**:适用于短报文、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通信,例如公用电报网。
3. **分组交换**:
- **优点**:兼具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如高电路利用率、较小的传输时延以及良好的交互性。
- **缺点**:相比电路交换,可能会有较高的延迟波动。
- **适用场景**:广泛应用于现代互联网通信中。
#### 四、因特网的重要性及发展历程
1. **重要性**:因特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全球化进程,被认为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之一。
2. **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从单一的ARPANET网络到互联网的形成,主要特点是网络协议的标准化和技术的初步统一。
- **第二阶段**(1985-1993年):构建了三层结构的因特网,包括本地网络、区域网络和主干网络。
- **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网络服务提供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的商业化和全球化进一步加速。
#### 五、因特网标准的制定过程
制定因特网的标准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初步提出标准方案。
2.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经过初步评审后的草案。
3.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经过更多测试和改进后的版本。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最终确定并广泛接受的标准。
#### 六、“internet”与“Internet”的区别
- **小写字母开头的internet**: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通信协议可以多样。
- **大写字母开头的Internet**:特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式网络,采用TCP/IP协议族,是当今互联网的基础架构。
#### 七、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特点
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局域网(LAN)**:限定在一个较小的地理区域内,通常采用有线连接。
2. **城域网(MAN)**:规模稍大于局域网,覆盖城市级别的范围,连接方式多样。
3. **广域网(WAN)**:覆盖范围最广,可能跨越国家甚至是全球范围,通常由ISP运营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