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心理学的定义与历史:
-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既古老又年轻,起源于古代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则是在19世纪由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时正式诞生。
2.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与理论:
- 冯特被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工作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证研究领域。
- 行为主义学派主要关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而非内在思维过程。
-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注重人的潜能、自我实现和人性的积极面。
3. 心理过程与心理现象分类:
-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大类,其中心理过程涉及认知、情绪和意志,而人格则涵盖了个体独特的性格特质和习惯。
4. 大脑功能与不对称性:
- 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通常是不对称的,左半球通常负责语言、逻辑和分析等功能,右半球则更多地处理空间、艺术和直觉等任务。
5. 感知与知觉的基本概念:
- 感觉是对外部或内部刺激的直接反应,而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是对外界环境的整体理解。
-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倾向于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忽略其他信息。
- 感觉适应是指长时间暴露于某一刺激后,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度会发生变化,如“入芝兰之室”的例子。
-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刺激引起另一种感觉体验的现象,如红色使人感觉温暖。
-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即使在特定条件下也存在。
6. 感受性与阈限:
-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而感觉阈限则是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即感受性越高,所需刺激强度越小,反之亦然。
7. 视觉与知觉特性:
- 在知觉过程中,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知觉具有整体性,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出整体形象。
- 知觉理解性是指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和理解新信息,如“国际歌”无论用何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
- 明适应和暗适应分别描述了从明亮环境到暗处或从暗处到明亮环境时,视觉感受性的变化。
8. 内部感觉与外部感觉:
-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和内部感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内部感觉主要反映身体内部状态。
9. 感觉阈限与最小可觉差:
- 差别感觉阈限或差别阈限是指能察觉到两种刺激之间差异的最小刺激强度差。
- 最小可觉差是感觉阈限的一种,表示能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变化。
这些知识点是心理学的基础,对于准备教师资格考试和招教考试的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构成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并影响着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