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旨在保护数据免受意外丢失或系统故障的影响。本文将详细探讨逻辑备份与恢复以及在归档模式下的完全恢复策略。
逻辑备份主要通过导入/导出来实现。例如,我们可以为`test/test`用户创建模式并授予DBA权限,然后在该模式下创建`dept`和`emp`表并填充数据。导出数据使用`exp`命令,指定用户ID、文件路径和日志文件。例如:`C:\exp userid=test/test file=c:\test.dmp log=c:\test.log`。如果需要更新模式,可以删除`emp`表的数据,但保留表结构。之后,使用`imp`命令导入数据,如`C:\imp userid=test/test ignore=y fromuser=test touser=test file=c:\test.DMP`,这将忽略已存在的对象并导入数据。
在归档模式下进行完全恢复,首先需将数据库设置为归档模式。这涉及到关闭数据库、挂载、开启归档日志,然后进行数据库备份。当系统数据文件或回退段受损时,恢复步骤包括启动数据库、建立测试表、模拟数据丢失、恢复数据文件。例如,删除`SYSTEM01.dbf`和`UNDOTBS01.DBF`后,使用`recover datafile`命令恢复这些文件,然后打开数据库。这样,数据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如果用户数据文件损坏而非系统文件,可以先创建表空间中的表并插入数据,然后进行日志归档,模拟用户表空间的损坏,删除对应的数据库文件,再将备份文件还原并执行介质恢复。通过`recover tablespace`命令使表空间恢复在线,确保数据完整。
基于时间的不完全恢复通常用于恢复到某个特定时间点。例如,如果我们需要恢复到删除`emp`表之前的状态,可以利用归档日志进行前滚和后滚操作。这种恢复方法依赖于数据库的归档日志记录,能精确地定位到某个时间点的数据状态。
大型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涉及到多种策略,包括逻辑备份、归档模式下的完全恢复以及基于时间的恢复。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对于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备份恢复方案,同时定期测试备份的有效性,以确保在真正需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恢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