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与注记。比例尺用于衡量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方向帮助我们确定地图上的位置;图例与注记则用来解释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文字信息。
2. 地图的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图形或符号,而注记则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数量、特征等的文字和数字。选项中正确的描述是①和②。
3. 地质演变与化石:太行山发现海螺、海蚌化石,说明该地区曾经是海洋环境,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变为陆地,证明了地壳的变迁。
4. 村落沿河分布的原因:河流通常提供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因此沿河地带常是人类聚居的理想地点。
5. 聚落形成的不利因素:山地崎岖、气候寒冷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因为这些条件往往导致生活和生产困难。
6. 人种与环境的关系:黑人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因为热带气候更适合黑人的生理适应性。
7. 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是由于多个板块相互作用,包括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但不包括非洲板块。
8. 等温线分布:图示中A为海洋,B为陆地,海洋受热和冷却较慢,故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表示北半球冬季(1月)的等温线分布。
9. 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其海拔高,因此山顶温度低,常年积雪。
10. 海陆变迁的证据:台湾海峡海底的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证明了陆地曾经被海水淹没;地下埋藏的煤炭说明古代森林曾被埋藏在地下;东非大裂谷的扩张是板块活动的结果,属于地壳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而非海陆变迁。
11. 大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12. 国际环保合作:日本和韩国的帮助表明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13. 等温线分析: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判断,本地区位于北半球,B点的气温可能高于同纬度D点。
14. 选择住房考虑因素:湘潭居民选择远离闹市的花园式小区,主要考虑的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15. 经线的特点:本初子午线不是最长的经线,所有经线长度相等;0°经线西侧为西经,东侧为东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向西递增的经度是西经。
16. 新西兰和惠灵顿气候:惠灵顿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17.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
18. 季节相反的地区:1月南温带正处于夏季。
19. 陆地形态: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被称为半岛。
20. 地形部位识别:①是山脊,②是山谷,③是山顶,④是鞍部。
21. 地球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接近球体的形状,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2. 海陆变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
23. 气温变化: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日平均气温约为15.7℃,午后2时测得的数据最可能是16.2℃。
以上是对地理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地图阅读、地质历史、气候变化、聚落分布、人种分布、板块构造、气候类型、地理分界线、环境问题、气候统计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