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成本控制】
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其过程中成本控制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改革中,成本主要分为搜索成本、转型成本和运行成本三类。
搜索成本涉及寻找最优资产配置和最低成本支付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混乱的改革程序,如亏损企业优先改革导致优质企业错失良机;资产置换的封闭性,限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可能滋生腐败;以及资产整体流动性差,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资产无法有效配置。
转型成本主要体现在资产性质的误判、过度的附加条件和管理部门的利益冲突。不同的资产性质应有不同处理方式,但实践中常被忽视;新企业接收原国企时,通常需要承担沉重的劳动力安置负担;管理部门的各种收费提高了改革成本。
运行成本则涉及到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决策分散。歧视性的观念阻碍了企业间的正常融合;出售企业后可能出现隐藏问题,如财务造假;而过高的分红期望可能导致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受损。
降低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1. 规范资产交易方式:通过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公平交易,避免资产流失。
2. 明确改革程序:遵循市场化原则,优先推动优质企业的改革,减少机会成本。
3. 打破封闭性:开放资产市场,鼓励外部投资者参与,促进市场竞争,降低搜索成本。
4. 区分资产性质:根据资产特性和功能,制定针对性的改革策略,优化资源配置。
5. 减少附加条件:合理安排劳动力安置,减轻新企业负担,同时改革管理部门收费制度。
6. 转变观念:消除对不同类型所有制企业的歧视,创造有利于企业运营的社会环境。
7. 强化风险防控:建立严格的尽职调查机制,预防潜在的财务问题,确保企业健康运行。
8. 合理设定分红预期:教育员工理解股东角色,确保分红政策与企业经营状况相符,维护企业的长期利益。
通过上述措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改革的进程将更加平稳,有助于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