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14-2002 铜 铅 锌 银 镍 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是中国地质矿产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涉及铜、铅、锌、银、镍、钼六种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全过程。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和要求,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标准。现将规范中的相关知识点详细解释如下:
1. 勘查的目的任务
地质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和任务。预查阶段主要进行初步的地质调查和评估,普查阶段是对矿产资源的初步估算和勘查,详查阶段是对矿产资源的详尽勘查以获得更精确的储量估算,勘探阶段则是在详查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勘探,为矿山建设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
2. 勘查研究程度
研究程度包括地质研究程度、矿石质量研究、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矿床开采技术研究、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地质研究程度指的是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等的研究;矿石质量研究关注矿石的成分、结构等特征;矿石选冶研究确定矿石能否被有效利用;矿床开采技术研究为矿山设计提供技术参数;综合勘查和评价则是将以上研究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3. 勘查控制程度
控制程度包括勘查类型的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勘查类型指的是根据矿床规模、矿石类型等因素确定的勘查程度;勘查工程间距指的是在勘查过程中各种工程(如钻探、探槽等)之间的距离;矿床控制程度决定了矿床勘查结果的可靠性。
4.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
工作质量要求涵盖了测量工作、地质调查、物探化探工作、探矿工程、样品采集与测试等方面。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勘查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估和矿山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5. 可行性评价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工作依据勘查阶段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价值、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全面评估。
6.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基于矿产的经济价值、开发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类型,如可采储量、预可采储量等。分类和类型标准对于矿产的评价和开发规划至关重要。
7.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储量估算基于工业指标和一般原则,确定矿产资源的量与质。估算方法和参数要求都是基于大量地质数据和经验公式,以确保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附录中提供了一些专业性的资料,例如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主要矿物、主要工业类型、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矿体圈定方法等,这些信息为地质勘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该规范涵盖了从矿产勘查到资源评估的各个环节,为矿业活动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是矿产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技术标准。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保证矿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