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预防“过誉心理”
由于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园极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从教 30 年的一线班主任,在教
育教学中深切感受到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并关注研究。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探究可知,青春期以及成年人
的很多偏差行为和心理问题都与幼年、童年的成长和教育有关,因此,预防优等生“过誉心理”是素质
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随着国家“双减”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多维度全面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重
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方面,其中心理素质处于基
础与核心的地位。全面发展客观上要求学生生理、心理都真正健康,即身体没有疾患、心理没有障碍。
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健康的
心理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一联
系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性格及思想品德的相互关系中。不言而喻,以培养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
育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说法不一,本文认同:对于小学生而言,只要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
状态,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就可以认定为心理健康。
具体可以用以下标准评定:第一,具有稳定的情绪和情感。第二,乐于学习,正确评价自己。第
三,初步具备自控能力。第四,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第五,愿意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第六,
行为方式与小学生的生理年龄、性别相符合。
三、优等生心理障碍原因的复杂性
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教育转化深刻研究,但对学校的宠儿——优等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充分重视。
优等生,一般指在学习上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优是相对差而言的。在教学中,优等生与
学困生是相对客观存在的。相比而言,优等生大多天资聪慧,自律性好,习惯比较好,学习成绩突出,
由于教育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圈效应,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
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这种错觉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晕轮效应”)往往主
观上也认为其他方面亦然。其实不然,因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学上把
它科学地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认识、情感、意志是人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