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关于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的,主要涵盖了地球形状、经纬线、经纬度、半球划分、地球运动以及地图比例尺等相关知识。
1. 地球形状的认识:人类通过人造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下等现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而非平面或其他形状。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稍微扁平的椭球形。
3. 经纬线与经纬度: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无限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0°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4. 经纬线的特点:所有纬线圈中,赤道是最大的;经线长度均等;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而非本初子午线。
5. 纬度变化规律:从南极到北极,纬度数值从90°S(南极点)逐渐减小到0°(赤道),然后增加到90°N(北极点)。
6. 本初子午线: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
7.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8.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即0°纬线,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9. 地球形状的描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0. 观察地球形状的现象:从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这反映了地球是球体的事实。
11. 地球形状的实验:地球仪实验显示地球是一个球体。
12. 经纬网的目的: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13. 地理坐标定位: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湖北鄂州位于地球上的具体位置。
14. 经纬度判断:C在B的西南方向,B位于北半球;B在D的西北方向,E位于西半球;D在E的东北方向,D位于东半球;C在E的东北方向,C位于东半球。
15. 地理位置判断:(40°N, 90°E)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16. 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
17.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两者方向相同,但周期不同,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四季变化。
18. 时区差异:地球自转引起的时间差,导致北京与美国的时差。
19. 地图比例尺: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0. 旅游地图选择:应选择目的地城市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以便获取更详尽的信息。
21. 比例尺比较: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
22. 实地距离计算:1:1000000的比例尺意味着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千米,因此3.5厘米代表35千米。
23. 世界海陆分布:南半球被称为“水半球”,因为其大部分区域为海洋;海洋被陆地分割成海和洋;被三大洋环抱的大洲是南极洲;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24. 跨纬度与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25. 世界陆地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综合题26中,根据汽车行驶轨迹及河流流向的问题,需要结合地图具体解答,这里未给出相关地图信息,无法直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