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父亲试图让女儿学会分享的故事。在女儿七岁生日时,她收到了许多图画书。父亲认为女儿应该将一两本书送给邻居家的小男孩罗伯特。尽管小女孩通常不愿意分享她的东西,但这次她遵循了父亲的建议。然而,几周后,父亲发现他的四卷《牛津英语词典》不见了。原来,小女孩又以同样的理由,将词典送给了另一位不认路的陌生人,因为她认为尽管送出了四卷,但词典还剩下九卷。
【知识点解析】
1. 文章情感理解:作者通过幽默的笔触表达了对于从女孩手中拿走书籍可能伤害到她们感情的看法。在第一段中,作者将从女孩手中拿东西比喻为从婴儿手中拿糖果,暗示这可能引起孩子的不悦(D. It may hurt the girls’ feeling)。
2. 语言表达分析:“the father ⋯ had his way”表明父亲说服了女儿,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B. made his own decision)。他自认为是一个哲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坚持让女儿分享书籍给罗伯特。
3. 角色态度判断:小女孩对父亲的态度在文中通过不同的句子反映出来。最能体现其态度的是当她模仿父亲的话说“After all, that leaves you with nine”,这展示了她对父亲教导的理解,以及模仿父亲语气的俏皮(C. “After all, that leaves you with nine.”)。
4. 人物性格描绘:作者对父亲的形象进行了讽刺。他在一开始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明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他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惊讶,显示出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例如,对于词典丢失的反应),这反映出他的自我中心和对后果的忽视。
5. 分享与教育:文章探讨了如何教育孩子分享的问题。父亲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分享来培养女儿的慷慨精神,但结果却让孩子用同样的逻辑处理了自己的财产,这引发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教育效果。
6. 《牛津英语词典》的角色:作为故事中的道具,词典的丢失进一步强化了主题,即孩子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且可能会以同样的逻辑处理不同的情况。
7. 对话与叙述技巧:作者通过对话和叙述展现了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同时营造了轻松而讽刺的氛围,使得故事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娱乐性。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探讨了家庭教育、孩子的情感、以及成年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提醒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谨慎行事,因为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会被孩子模仿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