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试题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包括计算机的表示数值方式、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编码系统、逻辑电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传输方式、存储器层次、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类型、高级语言元素、数据结构、编译过程、资源管理以及处理机调度等。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计算机领域中通常采用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来表示数值。二进制是最基础的,所有计算都是基于二进制的0和1;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则是为了简化二进制的表示,每三位二进制对应一位八进制,四位二进制对应一位十六进制。
2.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两大特征是“程序存储”和“数据与指令统一”。程序存储意味着程序和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由控制器按顺序执行;数据与指令统一指的是计算机不分指令和数据,它们在内存中以同样的方式存储和处理。
3. ASCII码是7位二进制编码,可以表示128种不同的字符,包括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控制字符。
4. 计算机中采用的基本逻辑电路主要有门电路(如与门、或门、非门)和触发器,它们是构建更复杂逻辑功能的基础。
5. 机器语言是直接被计算机理解并执行的语言,不需要经过编译或解释。
6. 串口按信息传送格式可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串行接口一次传输一个比特,而并行接口同时传输多个比特。
7. 主存储器(如RAM)直接与CPU交换信息,辅助存储器(如硬盘)用于长期存储,不常访问的数据。
8. 堆栈是一种特殊的存储结构,遵循“先进后出”(LIFO)原则,常用于函数调用、子程序执行等场景。
9. 有效地址是指通过寻址方式找到的操作数的实际存储位置。
10. 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前者通常用于小范围内的连接,后者则跨越较大地理区域。
11. 设备管理中的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它们是计算机系统与外界交互的桥梁。
12. 操作系统按功能特征可分为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3. 高级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数、逻辑值、名字、标号、字符串,它们构成了程序的基本构建块。
14. 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反映了树的层级结构。
15. 数据结构是数据的组织形式,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但不涉及具体的数据内容,如数组、链表、树等。
16. 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中,每个元素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指针域指向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17. 栈是一种特殊线性表,允许在一端(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遵循“后进先出”的原则。
18. 编译方法执行高级语言程序,分为编译阶段(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和运行阶段(执行目标代码)。
19. 操作系统管理的四类资源包括处理机、存储器、设备和文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20. 作业调度程序管理的是整个作业,而进程调度和交通控制程序则关注单个进程的执行。
判断题涉及了计算机硬件、进制转换、软件兼容性、并行性概念、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链表定义、编译程序的功能、文件管理和程序调度等。正确答案已在题目后给出。
单选题主要考察了运算器功能、计算机工作方式、程序移植性、随机存取存储器、操作系统功能等。答案分别为:A、A、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