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试卷中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特性、ADSL、TCP/IP传输层协议、网络通信模型、网络协议、以太网帧长度、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子网掩码、地址解析协议(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三层网络交换机、应用层协议以及Spanning Tree算法等。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网络互连。
2.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定义了信号的电压、电流、频率、脉冲幅度等,用于保证物理链路的传输质量。
3. ADSL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的缩写,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是一种利用电话线进行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
4. TCP/IP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5. 冲突窗口是指在局域网中,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可能导致冲突的时间段。
6. 32路电话的带宽需求计算:每路电话需要4KHz * 8K次/秒 * 8bit = 256Kbps,32路电话需要256Kbps * 32 = 8192Kbps,即8Mbps。
7.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基于Dijkstra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协议。
8. SMTP是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服务端端口号通常是25;TELNET协议用于远程登录,服务端端口号是23。
9. 网络应用系统的通信模型通常基于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对等(Peer-to-Peer)模型。
10. 网络通信五元组包括源IP、源端口、目标IP、目标端口和协议类型。
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
1. IP层协议的特点,如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传输。
2. TCP/IP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3. 802.3以太网最小帧长度为64字节。
4. 令牌环(TOKEN RING)协议没有冲突。
5. 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络中,172.35.16.15不在172.25.0.0/16网络内。
6. ARP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用于IP到MAC地址的转换。
7. ICMP是IP协议的一部分,封装在IP数据报中。
8. 三层网络交换机可以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工作,可以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
9. ICMP和ARP是网络层协议,不属于应用层。
10. Spanning Tree算法用于解决广播风暴问题,避免形成环路。
简答题涉及到:
1. 冲突窗口的概念,如果在冲突窗口内未发生冲突,则后续不会冲突,因为以太网的冲突检测机制确保了这一点。
2. ARP协议工作过程,包括发送ARP请求,广播查询目标IP的MAC地址,接收ARP响应等步骤。
3. L-S(Link State)路由算法计算路由表的过程,涉及到路由器收集网络拓扑信息,构建LSDB(Link State Database),然后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4. TCP的可靠性保证,包括序列号、确认应答、超时重传、滑动窗口机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应用题考察了CRC校验、子网划分和网络设计等实际操作:
1. CRC校验通过模2除法,如果余数不为0,则数据有误。
2. 子网划分需要根据需要的子网数量和主机数量来确定子网掩码,这里需要计算2的n次方等于所需子网数,然后确定子网掩码。
3. 设计网络应用需要考虑协议选择、网络架构、安全性、负载均衡等因素。
以上是对试卷内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概念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