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主要涵盖了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师的责任、职业道德、审计程序、重要性水平的评估以及审计证据等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解析:
1. 审计目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的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
2. 业务范围: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包括验资、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但不包括保险精算业务。
3. 外勤负责人胜任能力: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自身无法胜任某项审计业务,应由事务所改派其他注册会计师,而不是继续执行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4. 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不得采用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不得连续多年对同一客户进行审计,除非能确保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可以聘请专家协助工作,发现前任审计错误应告知前任。
5. 舞弊行为处理:当注册会计师发现可能存在重大舞弊行为,应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查清可能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向相关监管机构报告。
6. 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的整体内容负责,需合理保证会计报表的可信程度,而非保证其绝对真实。
7. 错误认定:提前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会导致存在或发生认定的错误,即收入是否实际发生。
8. 事务所胜任能力评价: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前,需评价事务所的执行审计能力、独立性和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不包括助理人员的经验。
9. 认定与要素关系:权利和义务认定、估价或分摊认定、表达与披露认定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有关,而存在或发生认定通常与资产负债表相关。
10. 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可通过多种方法获取书面证据,包括查询及函证、监盘、计算、检查和分析性复核,但环境证据通常不是基本证据,且获取的证据可靠性因方法不同而异。
11. 评价审计结果: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已发现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被审计单位未做适当处理的期后事项均属于评价范畴,但前期已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不在其中。
12. 重要性水平判断:不应考虑可能导致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而应考虑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性质及相互关系、波动幅度等因素。
13. 控制程序了解:目的是评估相关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运行的有效性,以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措施。
14. 审计差异调整表:关键在于运用重要性原则划分建议调整和未调整的不符事项,并在工作底稿中详细记录。
15. 管理当局声明书日期:通常与审计报告日期一致,但在特殊情况下,专项声明书的日期可为获取声明书的日期。
以上内容是对2019年审计学期末考试题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审计的核心知识,包括审计目标、职业道德、审计程序和责任、重要性评估、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等,这些都是审计学学习中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