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五章主要探讨的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这一章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并掌握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下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首先涉及的是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区别。个别资本指的是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而社会资本则是所有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资本的运动不仅涵盖资本流通,还包括商品和剩余价值的流通,以及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也就是一年内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研究的核心问题则是如何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和实物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同时,社会生产被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类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和比例关系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
简单再生产是分析的起点,它假设没有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且剩余价值率m'等于100%。简单再生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第Ⅰ部类(生产资料部门)的可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应等于第Ⅱ部类(消费资料部门)的不变资本,这保证了劳动者再生产的条件得以满足。此外,还有两大部类内部的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
扩大再生产则考虑了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和基础,但不是唯一因素。扩大再生产需要的物质要素,即生产资料,一部分来自简单再生产内部的创造,另一部分来自积累。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如第Ⅰ部类的积累大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以及第Ⅱ部类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小于积累的部分。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时,就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特别是生产、流通、积累和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