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冷热源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冷热源工程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耐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关注,对建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他们不仅掌握专业技术,更要有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
在教学改革中,首要任务是解决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问题。工科教育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往往分开教授,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专业学习中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说课”环节展示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基础理论对专业实践的意义。同时,加强制冷技术原理的讲解,回顾并巩固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技术原理。
提升课程内容的可接受性至关重要。由于本科课程设置的变化,学生可能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板书讲解适合理论推导,多媒体课件则有助于展示工程应用,而讨论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此外,将授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以家用空调为例解释大型冷热源设备的工作原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如QQ群、微信群等,教师可以促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例如,通过家用空调的安装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节能措施,通过冬季运行延迟探讨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以此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冷热源工程的教学中,应适时引入最新的冷热源设备、系统设计方法和节能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
基于工匠精神的冷热源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关注课程内容的逻辑连贯性、实践性和前瞻性,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建环工程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强化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专业精神的传承,符合当前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