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
####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变革,许多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金融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讲解,缺乏实践环节,这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探讨和实施新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 二、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 2.1 金融人才的能力需求变化
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导致了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在过去,金融人才通常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如信贷、保险、基金和证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现在,随着业务向线上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人才除了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加入了市场竞争,进一步增加了对具有互联网背景的金融人才的需求。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学生。
##### 2.2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情况变化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另外,学生对于金融专业的认知较为狭窄,认为与自己的专业关联不大,这也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 2.3 互联网金融课程自身特点的需要
互联网金融课程覆盖了广泛的金融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金融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再适用。因此,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
####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新旧教学方法对比
##### 3.1 传统教学方法及弊端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授互联网金融课程,即“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主要依赖于教师单方面的讲解,缺乏互动性和实践环节。此外,由于课程课时有限,加上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复杂的金融概念。
##### 3.2 创新教学方法及应用
鉴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交易等方式来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互联网基金销售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货币基金产品(如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进行演示,并结合具体的市场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等概念的实际意义。
####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及其对金融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高职院校需要对其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这不仅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行业发展现状;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更多实践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改革,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