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 摘要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有效整合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财会教学资源的重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财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当前会计技能教学现状的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措施,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会计人才。
#### 关键词
- 信息化教育
- 会计技能
- 教学改革与创新
#### “互联网+”概念解析
“互联网+”这一概念是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行业的运作方式,还催生了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具体而言,“互联网+”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跨界融合**:“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产业界限,促进了不同行业间的交流合作,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创新驱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产业向更加精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3. **结构重塑**:“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促进了新型社会组织形态的形成。
4. **尊重人性**: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确保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的需求。
5. **开放生态**:鼓励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形成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6. **连接一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紧密相连,构建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
#### 当前会计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 会计技能实践基地信息化建设滞后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因资金和技术限制,难以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实践基地。即便是已经建成的模拟实验室,也往往缺乏高仿真的信息化设备和管理平台,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积累。加之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使得会计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护面临诸多挑战。
##### 缺乏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
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队伍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虽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资深教师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却显得力不从心。这种“双师型”人才短缺的局面直接影响了会计技能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 会计技能教材无法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会计教材内容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很多教材仍侧重于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介绍,而忽略了信息化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这就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 改革与创新措施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推动财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 **加强实践基地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提高实践基地的仿真度。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平台。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3. **更新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及时调整和补充教材内容,增加信息化会计技术和工具的教学比重,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4. **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推广在线学习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如微课、慕课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拓宽学习渠道。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材内容,从而提高会计技能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