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碳交易及CCER测算分析】
全球正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各国纷纷采取行动,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设定了限制全球气温升幅的目标,碳中和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目前,已有众多国家承诺碳达峰,例如中国、英国、法国等,其中一些国家已通过立法形式确定碳中和目标。中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任务艰巨,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市场机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这个机制下,企业需持有足够的碳排放配额才能排放二氧化碳。配额可以通过政府分配或在市场上购买。这种交易有助于优化碳资产配置,降低减排成本,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京都议定书》提出的三种碳交易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约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国际碳交易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碳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初,已有24个运行中的碳市场,涵盖全球约1/3的人口和近一半的GDP。这些市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6%,相比2005年显著增加。目前,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包括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韩国碳市场(KETS)和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等,它们分别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欧盟市场覆盖了电力、工业等多个部门,韩国市场则覆盖了74%的排放。
随着中国全国碳市场的启动,预计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据估计,中国的碳市场配额量将超过40亿吨,这标志着中国在碳减排方面的决心。通过碳交易,中国可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低碳发展。
CCER(核证减排量)是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关键概念,允许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获得减排量用于抵消自身的一部分排放。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还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碳交易和CCER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有效工具,正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各国对碳排放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碳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动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同时,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来说,如何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大幅削减,将是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