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升核心部件和整机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强化基础就是加强机器人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共性技术等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质量为先就是坚持质量是生命线,加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提高机器人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链条基本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具体目标包括:
1.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2. 工业机器人在重点制造领域广泛应用,服务机器人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3. 机器人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检测认证平台基本建成。
4. 机器人产业产值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主要任务
1. 强化基础能力:加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提升机器人精度、稳定性、智能化程度,减少对外依赖,提高国内配套能力。
2. 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强机器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3. 打造产业链:支持企业间协作,构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提升整体竞争力。
4. 推广应用:扩大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民生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5. 标准与检测:建立机器人标准体系,加强检测认证,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6. 培育市场环境:完善机器人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四、政策措施
1. 政策引导:政府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支持。
2. 投融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融资渠道。
3. 人才培养:加强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4.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机器人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实施步骤
规划将分阶段实施,前期以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为主,中期侧重产业链完善和规模化应用,后期着重提升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确保规划目标逐步实现。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核心是推动技术创新,强化基础能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使中国机器人产业从低端化迈向高端化,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同时,规划也强调了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适应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确保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立足并取得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