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确保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的关键手段,它涉及到如何在主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以最小化服务中断和数据丢失。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容灾技术和产品。
容灾技术可以分为基于主机、基于存储和基于网络三类。基于主机的容灾技术依赖于服务器上的代理(Agent),通过主机的资源进行数据保护,例如备份和恢复。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灵活性高,但可能对主机性能有一定影响。而基于存储的容灾则不需在服务器上安装Agent,直接通过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保护,减轻了主机负担,但可能需要更专业的存储知识来配置和管理。
基于应用的容灾技术重点关注特定的应用程序,如数据库、网站和邮件系统。通过调用应用的API进行备份,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快速恢复应用状态。许多知名软件供应商提供了此类产品,如Veritas Backup Exec和NetBackup、Commvault Galaxy、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HP Data Protector、EMC NetWorker以及BakBone NetVault等。这些产品不仅支持多种数据库,还覆盖了多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环境,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
此外,基于网络的容灾技术主要涉及双活架构,其中双活技术包括互备双活、查询双活和读写双活。互备双活是指两个数据中心都可处理业务,当一处出现问题时,另一处能无缝接管;查询双活则主要用于读取密集型应用,允许用户同时访问两个站点进行查询操作;而读写双活则支持在两个站点上同时进行读写操作,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带内(In-Band)和带边(Side-Band)是基于存储的两种常见方法。带内容灾发生在数据流通过主数据路径时,备份或复制操作与业务流量共用同一网络通道。虽然这种方式简化了部署,但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带边容灾则使用独立的网络通道进行数据保护,避免影响业务流量,但可能需要额外的网络设备和管理成本。
总结来说,容灾技术及产品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包括数据重要性、业务连续性要求、预算和现有IT基础设施来决定。无论是基于主机、存储还是应用的容灾策略,其核心目标都是提供高效、可靠的灾难恢复能力,以保障企业的业务不受重大损失。而市场上丰富的容灾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制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