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数据在现代工业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特性主要体现在对高可靠性和因果性的追求。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决策和优化生产流程。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易事,需要面对一系列挑战。
工业大数据的高可靠性要求意味着分析结果必须准确无误,因为正确的判断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错误的判断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在工业分析中,"有偏估计"是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分析结果无法进行有效的外推,这可能使传统的基于最小误差的算法失去效力。例如,简单的线性关系模型y = bx + ε,在存在系统性干扰的情况下,即使估计的斜率b^ 仍然包含误差b + η,导致预期的误差E(b^) 不等于实际的参数b。
因果性是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另一关键特性。单纯的关联性分析并不足以揭示真实的因果关系,就像杀掉公鸡并不能阻止太阳升起一样。在实际的系统分析中,必须重视因果关系,否则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且无实际意义的。例如,通过对B钢和A钢的缺陷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缺陷的发生与多个维度的因素相关,包括生产工序、检查工序、钢种、精整过程、宽度以及检查人员等。这些系统性的、多维度的关联需要深入的领域知识来解析,以找出真正的因果关系。
数据的系统性、多维度和领域知识是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在分析缺陷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大量的变量和潜在的干扰因素,这可能导致数据需求量显著增加,以达到获取可靠结果的“频度稳定”要求。然而,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数据量不足的问题,因此,依赖领域知识来减少数据需求变得至关重要。通过将领域知识融入数据分析,如f(x, y) = g(x) + h(y),可以将数据需求量从n²降低到2n,使得知识发现成为可能。
混杂性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它指的是数据中的独立信息元素,这有助于提高分析的可靠性。通过对独立证据的积累,构建更严密的证据链,排除明显的反例,并寻找理论支持,可以逐步接近更可靠的因果关系。例如,通过研究塑性、液位波动与板坯位置之间的关系,借助领域知识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因果机制。
工业大数据分析需要结合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同时充分利用领域知识来弥补数据不足的问题。在寻求“可靠”结论的过程中,人类的领域知识与数据分析结果的结合是形成共识的基础。然而,绝对的可靠性在工业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工业环境的本质是强系统性、高维度的,这要求我们将碎片化的认知整合成完整的理解。通过将数据中的现象与对机理的认识融合,我们可以逐步提升分析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业决策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