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
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为主,主要涉及医院内部的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等业务管理,初步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发展阶段大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卫生信息化开始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如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社区卫生等。这一阶段出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雏形,部分地区开始尝试构建区域内的信息共享平台,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深化阶段是从21世纪初至今,尤其是“新医改”以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将卫生信息化视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提出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推广电子病历、实施远程医疗等,旨在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的连续性。
然而,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网络覆盖率和设备配置不足。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跨机构、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再次,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不够健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较高。此外,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瓶颈,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亟待提高。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英国的NpfIT项目、美国的国家卫生信息网、澳大利亚的MediConnect系统等,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推动卫生信息化深入发展,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克服多重困难,才能真正实现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通过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有望逐步建立起高效、安全、全面的卫生信息系统,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