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格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反映了商品价值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在高考政治的复习中,了解价格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至关重要。
(一)供求影响价格
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当市场需求增加而供应减少时,市场上商品变得稀缺,形成卖方市场,卖家可以提高价格,导致“物以稀为贵”的现象。相反,如果需求减少而供应增加,商品过剩,形成买方市场,卖家可能不得不降价以清空库存,出现“货多不值钱”的情况。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概念体现了市场中消费者和商家角色的转换,对价格的影响显著。
(二)价值与价格
价格的本质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价值是衡量商品社会必要劳动的量,即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遵循价值规律,即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三)商品的价值量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关键,它是指在当前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一件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方法取决于生产者数量,如果是大量生产者,由大多数生产者的时间决定;如果是少量生产者,通过所有生产者的时间总和除以商品总数计算。
2.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花费的个人劳动时间。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就有竞争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这推动了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3.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低,价格也相应降低。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量,但会影响生产者的市场竞争力。
(四)商品的价值总量
价值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的价值总和,其计算公式为:商品的价值总量 = 商品数量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特定关系。
(五)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表现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它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在各生产部门间的优化配置,同时刺激生产者提高效率和技术,促进优胜劣汰。
然而,价值规律并非万能,它存在局限性,如可能导致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补充市场机制,确保经济健康运行。
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包括供求关系、商品价值、货币价值、纸币发行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其他因素如消费心理、地区差异等,有助于分析和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稳定物价的措施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宏观调控和打击非法行为。
备战高考政治时,深入理解价格的决定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不仅能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应对价格相关问题,也为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打下坚实基础。